顯示具有 細部之眼 標籤的文章。 顯示所有文章
顯示具有 細部之眼 標籤的文章。 顯示所有文章

2008年11月24日 星期一

“大家”的城市”之二 –鴿子篇 ”Our City No2”-Pigeons








鴿子,另一個很常見的都市動物,那天在逛St James’s Park的時候,午餐時光帶著簡單的土司、水果,到公園椅子上用餐。鴿子松鼠、燕子、野鵝,成為跟我一起吃午餐的朋友,這裡的鴿子跟人很親近,一點也不怕人,邊吃土司邊餵鴿子真是人生一大享受!剛好有一隻鴿子歇息在白金漢宮的指示牌上,成為這幅有趣的畫面。

“大家”的城市”之一-松鼠篇 ”Our City No1”-Squirrels



第一次在路上看到這樣的招牌,覺得很詭異,注意!(Look Out!)注意什麼?後來才漸漸意識到,其實這個城市不只是人的,松鼠是這個城市的鄰居之一,有關當局特立此牌,讓人與動物間可以彼此相依共存在這個歷史古城之中。所以當我聽到韓國學生跟說在去Pub的路上看到一隻像狗的動物快速穿越在都市一角,但是他跟我說那是狐狸的時候,我也就一點也不覺得奇怪了,因為這個城市是大家的城,人與動植物共存的城市。驚訝之餘試想,什麼時候我們可以看到在台灣的城市出現狐狸、松鼠這樣的畫面?

都市家具之一-垃圾桶 (Urban Furniture-No1:Litters)
















在英國,有個徽章是基本的配備之一。從球隊隊徽、不同的王朝的王朝徽章、市徽、校徽(徽章這件事下回再談),這件事也充分反映在垃圾桶身上,所以你可以看到,為了特地需求所量身定做的垃圾桶,一個城市的質感,往往需要從最基本的東西做起。一系列所看到的垃圾桶是Middlesex University、Tower of London、Tower Bridge、、Nation Gallery、我所居住的地方Hendon、Brent地區等的垃圾桶。

2008年11月17日 星期一

生活的歷史-雕像Statue: history in dailylife

















這真的是一種不同的文化習慣,尤其是在某些歷史底蘊已經遠離已久的時候,常常你會看見的都市空間一隅出現某個人物以雕像形式被紀念著,雖然說當下的世代反對偶像崇拜或造神運動,但有時候某種恆常的價值感,如果經由時間沖刷之後仍保有純度的話,這樣的永恆性常常可以感動人心,雖然物質永恆性是一種不存在假設,但精神的雋永性卻是歷久彌新,很多偉大的事蹟應該被珍惜與保護,讓值得歌頌的價值可以不斷的出現在日常生活周遭,提醒著我們日常的所以言行。對英國或西方世界而言,這只不過是生活的一部份吧了!但對東方文化而言,我們不太習慣將歷史的永恆感用這種生活的方式呈現,常常距離感就此而生。但,要創造新的文化習慣卻又是談何容易的事?